華為、陽光、上能電氣,在2020年度國家電投、大唐、中核、華電等央企超20GW的逆變器集采中,這三家2019年拿下國內六成市場的三大巨頭繼續著鯨吞模式,而這也正是當下逆變器市場特別是地面光伏電站領域形成的穩定競爭格局。
其中對比其余兩家,稍顯低調的當屬上能電氣,這家成立于2012年、聞名于2014年整合逆變器“黃埔軍?!卑夥鼧I務的“老兵”,力拼技術底蘊,逐漸站穩逆變器前三位置。
2020年,上能電氣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下一個目標——邁出“舒適區”。
升產品、擴市場
回眸光伏逆變器的行業變遷史,當下可謂集中、組串、集散三分天下。而背后的技術變革,已在光伏行業摸爬滾打10余年的上能電氣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躍林坦言:“電路原理本身沒有變化,本質仍是直流變交流的電力電子裝置,主要是應用場景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市場需求,從而導致逆變器機型的變化?!?/span>
據介紹,自2009年特許權招標國內光伏終端市場真正起步,到2015年,光伏電站市場主要集中于三北地區大型荒漠場景,成本訴求依賴于性價比更為突出的集中式逆變器;2015年后,掣肘于愈演愈烈的棄光限電,光伏電站從西部開始向中、東部的山地、水面、工商業屋頂、戶用屋頂等更復雜的應用場景轉移,此時逆變器需求也從單一的集中式發展為組串、集散等不同的機型。
就當下光伏電站的逆變器選型,王躍林一語中的:“因地制宜?!薄爱斀M件朝向一致時,業主會更多考慮大型集中式;若是山地場景,組件朝向差異,則具備多路MPPT的組串、集散方案將為業主帶來更多的發電量?!彼f,“不同客戶有不同的偏好,得益于集中、組串、集散全系列產品,上能電氣可以因地制宜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span>
圍繞細分市場,頭部企業逐漸成型,特別是地面電站領域,2011~2012年時逆變器企業數量曾多達上百家,2014年后華為、陽光、上能電氣三家企業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而分布式光伏市場,“531”后頭部逆變器企業逐步產生,“目前來看,仍活躍于市場上的逆變器企業各自深耕細分市場,均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區’?!蓖踯S林表示。
得益于長期的技術領先性及以客戶需求為主的價值導向,2020年初上能電氣成功拿到A股市場的“入場券”,而借助資本市場,上能電氣欲邁出“舒適區”。
一方面全力開拓全球市場。相較國內市場的節節攀升,上能電氣的國際市場步伐稍顯緩慢,“上能電氣熟諳于穩扎穩扎,近幾年在印度市場已占據前五的市場份額,今年將在更多的國際市場下足功夫?!蓖踯S林介紹,“盡管海外疫情仍較嚴重,但更多的是跨國人員限制,工程項目建設影響有限,而在‘本地化’經營策略下,人員限制也迎刃而解?!?/span>
另一方面在產品布局上,乘勢“新能源+儲能”風口,上能電氣將發力儲能產品,“儲能本身暫不具備經濟性,但從今年起越來越多的儲能配置出現在光伏電站中,這說明‘光伏+儲能’的經濟性存在可能,上能電氣也將豐富儲能產品,以匹配客戶需求升級?!?/span>
此外,光伏逆變器技能包日益增多,數字化、AI、智能運維等,王躍林強調:“這是智能化趨勢下的必然,但是核心仍是為提高業主發電量而服務?!?/span>
搶跑“大”時代
毫無疑問,光伏逆變器是連接光伏陣列和電網的“橋梁”,是光伏系統的核心部件。由此,跟蹤組件技術變化及電網需求成為逆變器的必備功課。
就光伏組件而言,“今年光伏組件變化太快了?!蓖踯S林感嘆,“不同于以往的效率提升,通過加持大硅片,光伏組件持續變‘大’,功率由去年的400W快速飆升至500W、600W?!?/span>
光伏組件技術的快速迭代,對逆變器的適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躍林介紹,光伏組件功率的變化對逆變器的核心影響是電流的影響,“當然也影響電壓,但組件最終是串聯的方式將總電壓控制在1000V、1500V,但電流不一樣,是每一塊電池板的電流決定了組串的電流?!蓖踯S林解釋,“組件電流從最早的7A到8A、9A、11A,新近推向市場的182組件已經超過13A,疊加雙面組件背面增益后電流可達到15A,這種電流的變化會對逆變器選型帶來影響,然而體現在不同的機型上又影響不同?!?/span>
對于集中式逆變器,王躍林表示,因為電流在匯流箱端會并聯,輸入側的電流是一個總的電流,所以組件大電流影響只體現在匯流箱,更換熔絲選型等;但是對于組串式逆變器影響非常大,組串每一串的電流都接入逆變器,不同規格組件對組串式逆變器輸入支路電流的要求不同,將給組串式逆變器研發及產品規格通用性帶來困難?!敖M串式逆變器發展這么多年,支路電流經過9A、10A、11A、13A,目前各企業已走向15A,上能電氣今年也會快速跟進組件技術迭代需求,組串、集散逆變器已經從13A調整到15A的額定支路輸入電流?!蓖踯S林說。
然而,眼下500W+組件還未大規模量產,600W+組件已集中亮相。7月9日,涵蓋從硅片、電池、組件、輔材、逆變器、支架、設計院、物流等全產業鏈的40家企業成立“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聚全力將光伏拉入“600W+”時代。
上能電氣作為600W+聯盟成員之一,王躍林指出:“雖然600W+組件有不同的技術路線實現,但現在主要采用210mm硅片,而該產品的電流已經超過18A,再疊加雙面增益,電流能達到20A以上,當下15A的組串式逆變器很難去滿足?!彼榻B,目前包括上能電氣,逆變器企業正重新規劃匹配大電流、低電壓的600W以上組件的組串式逆變器,“目前各家都處于研發狀態,上能電氣計劃年底實現相關產品量產,當然不排除根據600W組件的推進程度調整量產計劃?!?/span>
事實上,不僅僅是組件在變“大”,逆變器功率同樣極速飆升。就組串式逆變器而言,當下最大功率已來到200kW+。對此,王躍林解釋,根本驅動力還是降本的需求,更大功率逆變器不僅能降低自身的成本,而且能更好地組合、優化解決方案,降低系統成本,所以不管是集中、組串還是集散,都會往更大功率的方向發展,“上能電氣今年提供的組串式逆變器為225kW,最大輸出功率250kW?!?/span>
不過,對于逆變器的“變大”趨勢,王躍林也表示了擔憂:“當組串式逆變器功率達到250kW以上時,將會面臨一些瓶頸問題,如IGBT選型限制等,此外還要考慮安裝、運維等影響,畢竟組串式逆變器應用環境更復雜,如山地、水面、屋頂場景等,所以并不是越‘大’越好?!?/span>
無論是當下的競價模式,亦或未來平價時代,光伏逆變器的降本增效主旋律將貫穿始終。
(文章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